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中央精神,立足省情特征、着眼长远发展,制定《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 打造制造强国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充分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为突破性地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制造强国高地明确了方向、目标、路径和政策保障。
武汉阳逻港长江水域百舸争流。
从鸦片战争到民国时期,湖北工业从零起步、几经跌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湖北工业艰苦创业、重筑根基;当前,产业变革的时代大潮汹涌澎湃,我们必须察形辨势、奋起直追。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海军说,从全球经济格局看,新型工业化是决定大国博弈的关键“胜负手”;从产业演进规律看,新型工业化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从区域竞争态势看,新型工业化是服务国家大局的核心“驱动力”;从时代内涵特征看,新型工业化是制造强国建设的根本“支撑点”。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开局之年,各省份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呈现出你追我赶的态势。湖北抢抓机遇,推出系统性、前瞻性举措,努力夯实新型工业化根基。省委、省政府出台《意见》这一重要举措表明,湖北加快新型工业化脚步,更大力度推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寻找突破口、抢占制高点,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构筑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认为,《意见》总体要求符合国家重大战略方向,符合湖北发展省情特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湖北工业体系基础厚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工业门类齐全的省份,历年来湖北工业增加值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是全省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因此,湖北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工业基础和优势条件。同时也要看到,湖北在工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数目和增加值、工业产品进出口值、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等多项指标上,与发达省份还存在明显差距。湖北要不断在工业发展中推进智能化、绿色化、网络化、数字化变革,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赛道,促使工业发展强筋健骨,活力旺盛。邹薇表示,《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非常符合湖北工业发展的基础和格局,为未来五年“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育新板”指明了发展方向,对全省壮大优势产业、增强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提出了明确目标,能够激发各类企业的发展动能,形成优质企业梯队和优质产业生态,全力打造制造强国高地。《意见》提出的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大推进”战略,是一项系统性、长远性的战略,“新型工业化大推进”关键在于要在新型工业化的各领域、各维度全面推进,协同并进,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因此,《意见》提出了“七个新”的具体目标,提出了“提能”“护航”“蝶变”“登峰”“协同”“固链”“出海”七大行动。这七大行动既关注重点领域,又突出产业链群,体现了湖北推进新型工业化“破题”“出圈”“成势”的整体思路和实施路径。
《意见》提出的“七大行动”,相互关联支撑,具有发展系统性。邹薇认为,七大行动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聚焦做大做强产业和企业,包括实施产业集群“提能”、市场主体培育“护航”、万企万亿技改“蝶变”行动。目的是充分调动和发挥湖北主导产业和各类企业的发展动能,培育孵化更多新型市场主体,促进传统产业技改升级,融入新技术革命和新型工业化的洪流。第二层次聚焦创新驱动和空间布局,包括三链融合“登峰”、产业集中发展“协同”、供应链平台“固链”行动。目的是健全“链长组织协调、链主导航引领、链创协同攻关”的融合创新机制;按照“布局集中、功能集成、产业集聚、要素集约”要求,优化全省产业空间布局;强化平台效应,以供应链思维重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第三层次聚焦开放发展,包括湖北制造“出海”行动。目的是以企业为主体、以优势产业为支撑,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系。“七大行动”着力锻长补短,具有措施针对性。“七大行动”注重政策措施精准得力。例如,对于我省具有优势的光芯屏端网产业、新一代汽车产业,提出了有力、有效的“锻长板”措施,要求以集成电路、光通信、激光产业为突破方向,发挥存储芯片领域的龙头带动作用,巩固提升光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独树一帜”的领先地位;加速壮大新能源汽车规模,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和生产基地。对于我省相对薄弱的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补短板”的解决方案,指出要健全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创新机制,发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的源头创新作用,发挥三峡集团、中国信科集团、东风集团等央企主力军作用,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聚集”转化链条。“七大行动”细化目标任务,具有效果可测性。“七大行动”不仅指明发展方向,而且提出了具体的考核目标。例如,对于县域经济、特别是县域工业不强问题,提出实施工业强县“赛马”机制,通过强县带动周边县市协同配套,力争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县(市、区)达20个。对于优化供应链生态,提出加强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打造智能高效的“产业大脑”,培育3—4个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供应链平台,创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60家。对于增强企业创新活力,提出力争规上制造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0%以上,深化中小微企业研发创新机制,持续选派“科技副总”1000人。这些细化、可测度的目标能够强化“七大行动”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促进各项行动落到实处。
新型工业化是生态优先、集约节约的工业化。要坚持绿色低碳、遵循“生态化”发展原则,把绿色低碳转型贯穿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体系。新型工业化是科技自强、源头突破的工业化。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依托我国超大市场优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全力推动国产替代,实现科技、产业前沿领域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新型工业化是基础再造、循环畅通的工业化。要发挥超大市场优势,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产能备份,切实解决“卡脖子”风险,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新型工业化是两化融合、数智赋能的工业化。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38.6%提高到2022年的41.5%,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也从26.1%提高到27.4%。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5G、数据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新型工业化是三链融合、集群跃升的工业化。要发挥“三链”【链长+链主+链创】融合作用,通过重构产业链各环节,重组生产系统中的要素配置,推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力创新的更好结合,促进上下游产业链条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实现从“点的突破”转为“链的协同”,再到“群的跃升”。要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湖北楚象、国控、长江汽车、华纺链等供应链平台的建设,搭建智慧高效的供应链平台,培育3—4个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供应链平台,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更好汇聚生产服务要素、促进供需对接、融合国企民企,推动发展动力转换。
《意见》摘录
总体要求
坚持制造业优先,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集群发展为关键抓手,以绿色低碳为基本路径,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大推进”战略,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带动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着力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坚实支撑。到2027年,全省制造业产值将达到8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以上,培育10家千亿级制造业企业、20家500亿级制造业企业、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百亿级制造业企业、8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12468”优质企业梯队,力争迈进全国制造强省第一梯队行列,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地位进一步巩固,基本建成制造强国高地。
《意见》提出,实施产业集群“提能”、市场主体培育“护航”、万企万亿技改“蝶变”、三链融合“登峰”、产业集中发展“协同”、供应链平台“固链”、湖北制造“出海”等七大行动,明确重构集聚发展新优势、打造优质企业新梯队、激发转型升级新动能、打造产业创新新生态、优化区域发展新布局、建设供应链产业链新体系、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等“七个新”的思路举措,细化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任务。
一是实施产业集群“提能”行动,重构集聚发展新优势。包括深化“51020”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九个新兴特色产业、前瞻布局六个未来产业。重点从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明确产业定位以及强化产业集群、优势产业、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抓手的角度,提出部省共建、省市协同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等重点任务。
二是实施市场主体培育“护航”行动,打造优质企业新梯队。包括促进优势企业规模提升,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倍增,巩固专精特新企业梯队优势。重点从产业链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支撑等方面,细化实化打造“12468”优质企业梯队的重点任务。
三是实施万企万亿技改“蝶变”行动,激发转型升级新动能。包括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加快推进智能化赋能、加快推进绿色化升级、加快推动品质化提升。重点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引领等维度,提出产业转型升级重点任务,明确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具体路径、支持企业“智改数转”等举措。
四是实施三链融合“登峰”行动,打造产业创新新生态。包括加强产业基础技术攻关、做强产业链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用为导向的产业创新体系,健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形成以“三链融合”为重点的大创新格局,探索湖北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有效路径,努力拓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
五是实施产业集中发展“协同”行动,优化区域发展新布局。包括推进三大都市圈产业协同、推动市(州)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实施工业强县“赛马”机制、推进园区整合升级。重点是优化产业布局,集中优势资源,推进产业协同,支持每个市(州)发展3-5个重点产业、重点县(市)发展2-3个主导产业。
六是实施供应链平台“固链”行动,建设供应链产业链新体系。包括构建制造业供应链体系、搭建智慧高效的供应链平台、打造融合互促的供应链生态。重点推进以制造业供应链重构为核心的体制机制创新,以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高效协同、安全可靠的制造业供应链体系,为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提供产业支撑。
七是实施湖北制造“出海”行动,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包括加强国内大循环产业链接、加快制造业“走出去”步伐。聚焦重点优势产业,推动制造业在“双循环”中深度参与,构建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建成内陆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