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2025第八届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在黄石召开。一年一盛会,让黄石制造搭上工业互联网的快车,领略智改数转新风景。
智改数转,黄石有详尽的计划、切实的行动。2021—2023年、2024-2026年,连续两个“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3年1月,黄石率先开展市级数字化改造试点,先行先试探索试点工作机制、实践路径;同年7月,黄石获评湖北省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围绕6个试点行业,遴选346家试点企业,目前已有190家完成数字化改造;今年5月,黄石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体系化推进45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打造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典型范式。
从市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试点,三年三大步,黄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转出一片新天地。
数智加速度
今年“十一”前夕,面对华为尊界与赛力斯M9项目的特钢原材料加急订单,研究人员从现有坯料中精准匹配特殊成分需求,生产指挥中心协调中棒厂灵活调整组距,在保障原有订单的同时“挤”出产能;检验、矫直、探伤等多工序24小时轮班,研发人员全程驻厂跟踪,销售团队实时疏通堵点……
9天即完成订单交付,大冶特钢的“数智化”速度让客户惊叹。
大冶特钢的460钢管数字化工厂,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将每支钢管2万多个数据项融合贯通,创新精益管控模式,实现全流程数字制造,开创特钢数智化工厂建设新范式。
“数字领航下,大冶特钢智造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大冶特钢智能及信息化部专家颜学勇介绍说,公司向下游客户开放标准接口,客户可直接跟踪订单、查询产品质保书。
工信部公布的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中,大冶特钢“特种高精度无缝钢管精益智能工厂”赫然在列。这意味着大冶特钢在生产智能化、装备管控、数据集成、全生命周期管理及供应链优化等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并在技术创新、绿色制造等方面起到行业引领作用。
近3年,黄石获国家数字领航企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国家5G工厂名录、卓越级智能工厂等国家级试点示范30余项,获5G全连接工厂、先进级智能工厂、数字孪生工厂、无人工厂等省级试点示范200余项。
标杆引前路
在黄石智慧光子产业园,诞生了全省首条规模化国产光纤激光器自动化生产线。
这家边建设、边搬迁、边生产的激光器精密制造工厂,一刻也未停止数字化改造的步伐。
首期数字化改造,集中在智能化产线。仅泵浦源自动化生产线,工人数量从600多人减至不到200人,产能却提高3倍。
数字化实现的不只是降本增效,更提升了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全面提升国产光纤激光器的品质表现。
“明年智慧光子将开展数字化场景建设,通过‘5G+AGV+多业务协同’,实现仓储物流与生产、研发、销售高效协同。”智慧光子总经理李星表示,智慧光子不满足于湖北省先进级智能工厂水平,正在打造卓越级智能工厂。
5年来,对于智慧光子这样的成功转型企业,黄石将其编入优秀案例集,评选出近100个标杆示范,全方位引导中小企业看样学样。
筑基强支撑
智慧光子数字化场景建设顺利落地,离不开5G专网的鼎力支持。
2024年黄石成功入选国家“千兆城市”,2025年开始建设“万兆城市”。如今,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6577个,大冶湖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阳新城北工业园成功入选工信部万兆光网试点,新港工业园和未来科技城实现双万兆网络覆盖。湖北移动(黄石)大数据中心、中国电信阳新数据(智算)中心、中国联通(大冶)智算中心项目正加快建设。全市在建、在用算力规模超3600P。
有网络筑基,还要有平台培育。
与黄石工业互联网同步成长的湖北企点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黄石本土培育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一直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通过资源整合推动生态构建,业务拓展至湖北省10个地市,服务制造业企业500余家。公司董事长陈清曼认为,企点创所做的,就是最终实现“企业降本增效、产业提质扩容、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石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吸纳了39家优质数字化服务商与近200个“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培育了华新水泥、大冶特钢、劲牌等15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行业级平台3家,累计赋能全省超50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
从“工业互联网+”的连接赋能、效率提升,到“人工智能+”的深度重塑生产全流程、范式革新,智改数转积厚成势,成为黄石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