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关于对《湖北省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年-2026年)》公示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6-07 浏览数:249

为贯彻相关文件精神,落实省政府领导批示,省经信厅组织编制了《湖北省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年-2026年)》及配套重点任务、有关举措。

现将行动方案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如对行动方案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电话或书面形式向省经信厅反映。

公示时间:2024年6月5日至2024年6月12日

联系人:谢超  027-87236793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4年6月5日 

湖北省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4年-2026年)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相关文件精神,聚焦工业软件痛点问题,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出突破国际垄断的高端软件,建全工业软件生态体系,深化软件名城、名园建设,稳步提升全省工业软件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聚势突破,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坚实支撑。

二、总体目标

按照“创新驱动、品牌引领、企业强基、产业协同”的发展思路,锚定“一核两极”(武汉及襄阳、宜昌),汇集工业软件领域创新资源,形成产学研用集群式成果攻关、一站式适配验证、链式场景应用的发展模式,加快实现“规模倍增、布局合理、生态完善”目标,打造中国“工业软件之都”,力争到2026年底,将湖北初步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工业软件创新高地,跻身全国工业软件产业“第一梯队”。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工业软件企业,培育3家左右新上市工业软件企业,培育3-5家产品和服务收入超1亿元的重点工业软件企业,全省工业软件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以武汉市为核心,促进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软件集群,在重大项目布局上向襄阳、宜昌倾斜。发挥“一核两极”三大都市圈辐射带动功能,形成以中心城市引领都市圈发展、以都市圈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加快工业软件产业协同发展。

(三)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实现工业软件产品和服务全领域覆盖,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取得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在技术深度与应用推广方面建立领先优势,经营管理和运维服务等平台类工业软件实现重点行业应用,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四)应用示范批量形成

在我省重点领域,形成一批经过适配测试、优化联调、安全验证和质量提升的工业软件示范应用。以重点行业应用需求为牵引,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先试先用具备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工业软件国产化替代步伐,实现一批国产化、体系化、规模化应用。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企业培育招引行动,加快壮大市场主体

1.培育壮大工业软件企业

鼓励中大型工业软件重点企业以并购重组等方式快速扩张,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支持中小型工业软件企业聚焦细分行业或专业领域,不断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培育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引导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和大中型工业企业注册成立或投资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业软件经营主体。对新上市挂牌的工业软件企业及营业收入首超亿元、10亿元、50亿元的工业软件企业,给予分档奖励。

2.持续开展招商引资

每年梳理更新我省工业软件企业图谱和产品供给能力清单,按照“锻长板、补短板”思路积极开展招商调研,制定招商引资重点对象清单,为重点软件招商项目提供“一对一”全程跟踪定制化服务。加强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引进,积极引进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软件企业,支持全球500强软件企业、中国软件百强企业等在鄂设立总部或第二总部,对落户企业给予税收、人才等方面政策倾斜。

(二)实施产业创新驱动行动,实现创新要素集聚

3.支持创新项目

统筹科技相关专项资金,围绕工业软件关键核心技术,遴选一批项目予以支持。鼓励高校院所、重点企业联合开展工业软件关键技术研发;鼓励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和推进“尖刀”技术攻关工程,加强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加快突破一批具有全局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核心技术。

加强工业软件与基础软件、信创产品协同发展。建立健全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库,制定国产工业软件与基础软件、信创产品融合程度评价标准,加快工业软件与国产基础软件、信创产品适配应用,推动软件产业重点领域技术融合创新,促进国产关键软件领域自主可控不断深化。

4.建设创新平台

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工业软件企业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支持优质工业软件企业在半导体、高端装备、石油炼化等重点应用领域牵头建设省级、国家级工业软件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换。鼓励工业软件供需两侧企业共建实体化运作的工业软件研发平台,构建业务关联紧密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积极引进国家级工业软件技术支撑平台在鄂落地区域分中心或重点行业分中心,支持省内重点高校、科研单位牵头,融汇技术资源,通过省市区联动、建营一体化模式,围绕重点行业需求,建成集工业软件标准体系建设、工业软件攻关与适配测试、工业软件质量提升与成熟度评估、测试验证及行业应用集成评价等为一体的省级工业软件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集聚高校院所、智库机构、工业软件研发企业和制造业应用企业等,成立工业软件产业创新联盟,系统推进核心工业软件产品技术攻关、标准制定、技术合作、中试验证、推广应用等工作。

(三)实施应用场景挖掘行动,推动技术攻关有的放矢

5.构建重点细分行业技术创新资源库

立足工业软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作用,依托软件技术加速传统制造业改造和转型。重点围绕我省汽车、工业母机等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工程,体系化梳理重点细分行业工业软件共性需求和典型业务场景,形成数字化转型工业软件需求清单;梳理国内外软件产品供给情况,构建关键产品图谱,推动建设行业级基本求解算法库、标准零部件库、基础数据库等共性基础资源库,鼓励资源开放共享,减少企业重复研发成本,遴选一批具有战略价值的工业软件共性技术研发项目予以支持。

6.推动大型制造业企业开放应用场景

面向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征集应用需求,秉持开放共享、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同挖掘应用场景、寻求解决方案,加快行业应用产品研发、迭代与升级。协同推进我省软件产品、解决方案在省内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打造一批高水平的行业一体化解决方案。

(四)实施优质品牌打造行动,铸就工业软件名企名品

7.积极推动软件名品创建

持续开展湖北省工业软件优秀产品遴选工作,择优推荐申报工信部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国家工业APP优秀解决方案等国家级奖项;开展湖北省首版次工业软件产品征集工作,对入选产品销售或采购给予奖励。积极支持省内重点企业参加工业APP大赛,举办工业软件相关赛事和专题展会。

8.建设省级优秀工业软件资源池

依托第三方机构,健全工业软件质量评估体系,对我省主要工业软件产品开展年度测评,分应用领域、分行业绘制我省工业软件产品和服务图谱,开展国内外同类型工业软件功能与性能比对,建成动态更新的优秀工业软件资源池,采用研发资助、政府采购等方式予以支持。

(五)实施常态供需对接行动,畅通供需双方信息流

9.强化重点行业供需对接

组织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围绕我省重点工业行业,广泛开展政策宣贯、供需对接、技术交流和产品推广。依靠工业软件行业组织,聚焦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需求,对工业软件需求和供给精细分类,常态化开展各细分行业供需对接活动。搭建线上供需对接平台,集政策宣贯、云上研发、资源共享于一体,为企业转型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发挥带头作用,优先采用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开展应用试点,形成工业软件典型示范案例,征集并宣传企业在使用过程中的应用成效,引导行业企业加快工业软件国产化步伐。支持首版次工业软件产品应用,对符合条件的试点用户单位给予奖补。

10.举办产品宣介活动

主动谋划、积极承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软件产业活动,对省政府在鄂举办的工业软件行业重大活动按审定的活动支出费用给予补贴。支持中国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工业软件创新发展论坛、全国大学生信创大赛等具备全国影响力的会展赛在鄂举办,以产业发展论坛、技术峰会、重点行业活动工业软件分会场等多种形式,助推我省工业软件企业与全国乃至全球各重点工业应用领域深度对接。

(六)实施产业生态建设行动,多维度协同发力

11.加快名城名园建设

建立软件名城、名园创建指导协调工作机制。各市州政府及时制定、更新支持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名园建设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软件名园建设,将发展工业软件列入重点工作任务,加速工业软件企业抱团发展,形成产业协同效应。设立省级中国软件名园培育库,定期开展创建工作评估,对成功创建中国软件名园的予以奖补。

留言咨询

提交

信息提交后,将有专人联系您!